也许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我们耳熟能详的德国企业西门子起源于柏林,1847年,西门子作为一家电报机制造公司在柏林成立,随着它的飞速发展,柏林甚至有一个地区是以西门子命名的,它就是西门子于1897年创建的西门子城。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德国经济萧条结束,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大批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让柏林变得拥挤不堪,工业界便开始向柏林的郊区寻找新的空间。西门子城就诞生在这一次工业迁徙潮中。当时,西门子还叫Siemens & Halske (S&H),在柏林和Charlottenburg都拥有工厂。随着公司的规模逐渐庞大,公司创始人之一维尔纳·冯·西门子决定继续将工厂从柏林向Charlottenburg迁移,但是迁移的速度还是赶不上公司规模扩大的速度。于是在1897年,西门子购买施普雷河以北,Charlottenburg与Spandau之间的一块土地,名字叫Nonnenwiesen。
Siemensstadt的起源与历史
在1910年初期,公司的内部文件已经将买下的那片土地称为西门子城。但是从当地的媒体对这片地区的报道可以看出,当地人还是习惯将之称之为Nonnendamm。由于西门子的规模不断扩大,当地居民与媒体也逐渐承认了西门子城这个名字。1912年,当地报纸称西门子城这个名字已经可以用来描述这片地区了。在1913年9月,Spandau议会正式批准了将Nonnendamm改名为西门子城,新名称于1914年1月1日生效。
拥有广阔的空间后,西门子开始大展拳脚,不仅在生产方面进行扩张,同时也注重公司创新研发与人才的培养,因为“Research for Progress”, 是西门子从创立之初就有的格言,也是公司的发展准则。公司分别在1906年与1924年建造了两个研究实验室,以提升公司的科研能力,为公司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同时公司在1906年建立了第一所技工学校,Werkberufsschule,以提供工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场所。如今,Werkberufsschule已经成为了德国最古老的教育机构之一。
除了生产、科研与教育建筑,居住空间与环境的建造也是西门子注重的地方。起初,西门子并没有参与到员工住房的建设中,而是委托其他房地产公司建造。但是随着员工的增多以及一战后德国住房的严重短缺,西门子决定自己成立房地产公司,进行西门子之城居民楼的建造。设计师采用了许多提升生活品质与富有美学的设计,比如花园式庄园、门楼、环式设计。设计师将居民楼建造在街道之上,汽车和行人可以通过下方的大门穿过居民楼,在节省空间的同时,还保留了街道另一头的神秘感。另外,1926年建造的Ring Settlement就是采用了环式设计,它由一排一排圆弧形的居民楼组成。在2008年,Ring Settlement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
相比建筑,西门子之城的交通发展比没有那么迅猛。事实上,在西门子之城初期,工人们还不得不忍受通勤之苦,跨城市的的火车、崎岖的步行、水路,人们只有这三种通勤方式可以选择。直到1908年,Nonnendamm电车线的开通才改善了这一问题。但是,拥挤问题也随之而来。在早晚高峰时段,所有车厢都会被填满,车站需要三辆有轨电车才能正常运行。直到1929年 西门子线开通后,通勤的压力才开始明显缓解。在经历过二战以及西门子搬迁至慕尼黑之后,乘客逐渐减少,Nonnendamm线与西门子线分别在1967年与1980年停止运营。
这里曾经承载着西门子对融合工作与生活的美好期望,教堂、学校、公园等社会文化机构与工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20世纪初期,这个区域达到了鼎盛的时期,有超过90,000名员工在此工作与生活,占地面积达20万平方米。后来因为二战,西门子将总部迁到了慕尼黑。总部的迁移与工业时代的结束让柏林的西门子之城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但它依然是柏林工业和建筑史里不可磨灭的标志。
Siemensstadt²-再次开始
如今,西门子又回到柏林,投资6亿欧元打造“西门子城之平方”[1] Siemensstadt Square项目 ,西门子在2021年8月与柏林州政府签署了西门子城之平方发展框架合同,这是该项目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州政府将大力支持该项目,除了框架合同内的计划,额外批准了该项目将拥有10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以及将支持项目内未来数字基础设施的开发与扩展,特别是5G基础设施。柏林州政府将联合西门子共同参与项目的设计,并参与现场施工的管理。西门子也承诺项目将有更高的碳中和目标与更加可持续的交通设计。
平方这里的寓意一方面预示着这个区域的吸引力会因为这个新建项目而升级,另一方面也包含着期望,在这个有着复合多功能的区域内,有研发,有商业,有办公,有居宅,可以带来指数级的增长。为西门子城与柏林注入新的活力。 对于西门子来说这是该公司迄今为止在一个驻地最大的项目和投资。西门子首席执行官 Cedrik Neike先生还认为,平方代表着一种交织,在西门子之城,人们聚集在一起,可以是生活,也可以是工作。
此次项目承载了柏林所有人的希望,所以此次项目的开发从命名到设计,都面向了柏林。2020年8月,西门子与柏林州政府在共同举办了西门子之城的建筑设计大赛。此次建筑设计大赛仅邀请了六个柏林的建筑公司参加,他们将对西门子行政大楼与前城市快铁站S-Bahn路堤之间的区域进行设计。西门子计划在这一片区域拥有一个中央入口广场、一条通往智能校园的林荫大道、两座新的办公楼,同时计划在西门子之城前院部分修建一座公共信息中心。参赛者需要提交建筑完整的设计,包括外观与室内设计,同时对建筑环保方面的设计也十分重要,因为可持续发展是项目的重中之重。
经过柏林市与区代表、西门子评审团、专家评审团的共同评审,Robertneun Architekten建筑公司成为了比赛的优胜者。公司除了完成了既定的要求,还提供了一个建筑模板,该模板为比赛区域内的其他建筑提供了设计的基础。
区内规划了73公顷的土地。将过去历史工业用地改造成一个碳中和的智能城区。其特点将包括2500多套新公寓,数千个工作场所,以及约100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焕然一新的西门子铁路线和低流量的内部基础设施将构成该区可持续交通战略的支柱。就目前由柏林Robertneun建筑设计室规划的方案看,西门子城之平方将延续100年前西门子城的设计理念,将生活与工作融合,为人们提供休闲与办公为一体的空间。整个项目是围绕着历史文物保护建筑的基础上新建设施为补充。重要设计亮点是一个60米高的内嵌大面积玻璃幕墙的宽敞的中庭式建筑,被称为“园区中心”
该区的设计也考虑到了可持续发展,提高能源效率,在屋顶和幕墙安装太阳能电池板,采用由地热能源提供的低辐射电网,当然,还有交通、能源生产和建筑等元素的耦合。该总体规划还旨在实现该区的雨水零排放,以进一步提高气候复原力。屋顶和外墙将被种植植物,外表面也将被升级,以尽量减少热岛效应。当然,作为柏林的 "未来区 "之一,西门子城2.0将是智能的,包含西门子物联网,各种用于规划和运营的数字孪生解决方案以及许多其他创新。
预计在2030年,西门子塔就会作为Siemensstadt的新核心亮相。西门子在此次设计与规划中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将可持续发展与节能的理念充分地运用在设计中,比如颠覆传统的“区中区”设计理念。西门子将区域划分成各种大小的开放空间,而不是只由街道划分,这种设计可以将空间的利用率最大化。
在未来,由于泰格尔机场已经被勃兰登堡机场取代,柏林州政府计划在泰格尔机场原址上修建一个新的科技中心。这个新的科技中心被命名为“城市科技共和国”,距离Siemensstadt Square仅 6公里。届时,柏林的西北地区将形成一条独特的科技走廊,这条走廊将预计为柏林创造20,000个就业机会以及25,000人口的住房。
可以看到的是,西门子城之平方是柏林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它将为柏林注入更多的活力,带来更光明的未来。
[1] 这个项目之前也叫西门子之城2.0。后来经过网上公开征集投票后改名为西门子城之平方 (Siemensstadt Square)。
来源:
https://new.siemens.com/global/en/company/about/history/specials/siemensstadt.html
https://press.siemens.com/de/de/pressemitteilung/name-fuer-berliner-zukunftsort-siemensstadt
https://press.siemens.com/de/de/pressemitteilung/siemensstadt2-erreicht-weiteren-meilenstein